NEWS

来伊份、步长制药背后的德同资本一年“敲钟七次”:为什么坚决不投P2P?

2016-12-14

2016年11月18日,步长制药以55.88元/股的发行价夺得四年以来的“最贵新股”封号后,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场,市值近600亿;有分析师预计,资本市场的“财富放大效应”将会使步长制药的创始人——陕西首富赵步长家族的财富膨胀到500亿以上。

这是德同资本今年“敲钟”的七家企业之一,此前对步长制药的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,另一家被外界熟知的企业来伊份,在2012年由于突如其来的“风波”上市搁浅之后,也于2016年再度冲刺成功,“现在处于2013至2015年期间将近2年IPO关闸阻塞后的井喷期。”德同资本合伙人田立新解释。

这样的成绩使德同资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所谓的“资本寒冬”:2016年陆续投资了将近50个项目,近10亿元,其中并没有那些当下炙手可热的“明星”企业,按照德同资本合伙人田立新的说法,“众多资本哄抢的项目,价格就会非理性上升,所以我们宁愿选择一些相对冷门的行业,在少有人发现的时候提早进入。”

或者最早期进入,或者更晚期进入——这是德同所奉行的“两端”投资的逻辑,目前,德同资本旗下主要的投资基金有三类:产业并购基金、PE基金以及VC和少量的天使基金,所占的资金份额比为4:4:2。未来,这些资金会投向哪些领域?对“冷门”行业的机会把握又依循怎样的逻辑?对于德同来说,又有哪些投资“禁区”?田立新就这些问题接受了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等几家媒体的采访。

 

CE:在所谓的“资本寒冬”下,一些行业持续遇冷,但另一方面,一些行业却受到资本追捧,在“冷热不均”的投资环境下,德同资本是如何选择的?
田立新:首先投资一定要坚持价值投资,但是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是很难的。股票一热,大家觉得钱越多,都去追,项目也是,变成了大家哄抢,导致了物价不理性的提升,而这绝对不是价值投资。

因此,今年的一些行业在成为热门的时候,我们反而是不去投了,反而是在某些冷门行业,大家看不清、还没有开始哄抢的时候,我们提前去布局。所以今年投资的项目数量是比较多的,现在有40多家,里面有较多的早期项目,我们坚持看未来三到五年的事,赌这个大方向,等未来大家又来抢的时候,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丰收的季节了。目前,这三大方向是确定的,就是消费移动互联、医疗健康与高端制造和节能环保这几大领域。

 

CE:与早期的路径不同,德同最近在投资的一些企业,实际上都更偏向后期了,选择的难度是不是更大?
田立新:这些项目更多是可遇不可求,不过我们也有一些方向性的选择。比如北上广深等区域,好的行业和公司都被挖得很透了,但其实在中国广大的西部,或者是其他的经济欠发达地区,好的企业却很少被注意到,所以我们会在这些地方加大布局。

另外,中概股回归也会产生很多的机会,以资本运作的形式改变原来这些企业的海外架构,然后在A股上市;还有一种也是晚期的,就是与我们的被投公司,尤其是上市公司组建基金到海外去寻找并购标的,之后通过财务、法律等专业运作,将好的资产并入到上市公司中,借此对被投企业进行更好的市值管理。

对于德同资本来说,我们的投资重点就是微笑曲线的两端——早期和偏晚期,但两者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,前者要求的是对行业的研究和前瞻判断,后者则需要专业的资本运作和丰富的资源网络。

 

CE:新三板会成为一个可能的项目池吗?
田立新:整体来讲,目前的新三板流动性不够强,进入壁垒又比较高,但我觉得假以时日,最终会有一个质的改变,现在量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,有一万家企业,其中大多数是不好的,但即便里面有5%是有价值的,也是500家。所以这也是德同资本进行项目挖掘的一个机会,未来可以通过转板的方式获得价值。

 

CE:在捕捉机会的同时,如何规避风险?
田立新: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这一行,投上了十个,或者是百个,都是百分之百中的,这个是不可能的,但是我觉得一个成熟的投资机构,不要明知有问题,而要去碰这个挑战。中国做事分三种,一种就是白的,肯定没问题,一种是完全黑的,肯定不要碰;还有灰色的,但是有多“灰”则是需要资本去考虑和判断清楚的,比如说互联网金融里面的P2P项目,我们是不投的,认为这是踩红线的。当然有的人说肯定方向是对的,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“洗白”,但我认为还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。

 

CE:德同资本今年上市退出项目很多,但好多企业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排队过程,除了IPO之外,资本还会寻求哪些退出渠道?
田立新:我们投资的初衷,首先还是希望被投企业做IPO,但是在某些行业做IPO,在可见的将来也是不太现实的,比如医疗健康企业,一旦新药出来,其实价值有几十亿,甚至上百亿。但却不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,因为这样的企业是没有三年盈利表现的;如果开始搭销售渠道,铺整个网络,然后做市场营销等,又要三五年,如果在这个期间能价值再翻好几倍,也许值得一试,但当中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,所以这样的企业一般就通过并购退出,在投入产出比上就是最理想化的,也是所有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变现方式。

 

关注德同资本公众号